郭大偉,現任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教授,曾任教務處副處長,兼任中國會計學會會員、中國中青年成本研究會會員、上海市會計學會高校工作委員會秘書等職務。主講《會計學》、《财務會計》、《成本會計》、《财務管理》、《管理會計》等課程。發表了“公司治理與管理會計改革探讨”、“會計實驗教學體系建設的實踐探索”、“現代信息技術條件下的會計教學改革”等論文20餘篇;承擔上海市精品課程《管理會計》、《會計學》和上海市重點課程《财務管理》建設工作。主編《會計學》、《會計實驗教程》、《行業會計比較》等教材。曾兩次獲省級優秀成果一等獎,兩次獲省級優秀成果二等獎。獲上海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上海市優秀教材三等獎1項和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教學名師”獎。
口述:郭大偉
采訪:湯婷婷、陳詩雲
整理:湯婷婷、陳詩雲
指導老師:吳向陽
時間:2024年9月10号
地點:文翔路校區序倫大樓1008
七十五載春華秋實,九萬裡雄風破浪前行。曆經風雨,見證輝煌,新中國的發展曆程熠熠生輝,中國式現代化正翻開新的曆史篇章。在強國建設、民族複興的偉大征程中,在教育的道路上,一代代立信人肩負曆史使命,專注于會計學領域的研究與教育,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人生路上的引導者和夥伴。郭大偉教授就是這樣一位在會計教育領域默默耕耘、不斷探索的教育者。随着中國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和全球化背景下的複雜需求,郭教授在教學方法、科研實踐與學術貢獻方面均展示了其卓越的教育理念和成就。
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裡。他懷揣着滿腔的愛國熱情和對新生國家的深深感激與敬畏。求知若渴,他孜孜不倦,不斷攀登學術高峰,成為我國傑出的會計人才;傳道解惑,他以身作則,培育英才,桃李滿天下;科研創新,他勇于探索,敢于挑戰,甘于奉獻,書寫着新時代會計教育領域的輝煌篇章。
歲月如歌,四季更疊,四十多年風風雨雨,他以知識為筆,以責任為墨,以擔當為紙,以創新為案,書寫了一段激勵人心的會計人生。
時代春風育英才,潛心向學攀高峰
長路迢迢,修遠兮吾心所向,乘改革之流光,借發展之翼翔,共鳴時代脈搏,共繪國家華章。
郭教授的起點深受老一輩教育家的深遠影響,80年代初郭教授步入大學,正是在那裡,他遇到了一群經曆過風雨、身懷絕技的教育者。那個年代的老師,與現代高校的師資隊伍存在顯著的差異。他們不僅傳授知識,更通過自己艱苦歲月下的堅持不懈,展示了什麼是真正的敬業精神。對郭教授而言,每一位老師似乎都具備着獨特的能力,讓每一堂課成為一次深刻的學習體驗。郭教授說就像老電影裡演的一樣,在窗前看見老師在煤油燈下伏案工作至深夜的背影。然而就是這些老一輩教育家兢兢業業的付出,培養了一代代的新人,才有了國家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今天。這種體驗讓他領悟到教育的真義,并激發了他未來投身教育事業的決心。
郭教授走向教育之路的步伐始終堅定。完成研究生學業後,面對多種職業選擇,郭教授選擇了成為一名高校教師。在80年代末人才匮乏的社會背景下,盡管有更多看似吸引人的職業道路可供選擇,他卻鐘情于教育這條道路。将近40年的教育生涯,證明了他的選擇不僅僅是職業上的規劃,更是對教育事業深沉的熱愛和承諾。
默默無聞奉獻智慧,孜孜不倦耕耘心田。郭教授像春蠶吐盡心中的愛,像紅燭燃放心中的情。
師恩勵學育英才,青春逐夢上層樓
高等教育的核心和方向是立德樹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員,郭大偉教授深知肩負的是培養未來社會棟梁的責任。他的教育哲學和努力不僅體現了個人對會計學科的熱情和執着,更是對高等教育核心價值——培養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經驗的複合型人才——的深刻體現和堅定支持。在快速變化的全球經濟環境中,這種教育理念無疑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
在長達數十年的教學生涯中,郭教授與學生的互動充滿了溫暖和創新。他鼓勵學生們跨學科學習,擴展自己的視野和能力。他在高校從事了幾十年的教育工作,感覺到不同時期的大學生是有很大差别的,現在新生代的大學生在思想觀念、思維方式等方面都發生較大變化,郭教授說他接觸一些學生,感覺他們都有強烈創新意識和向上不斷追求的精神。郭教授曾作為導師帶了一位18級會計專業的學生,在交流接觸中發現她對法律方面知識特别感興趣,她向老師請教是否可以考法律研究生,郭教授鼓勵她,國家更需要的就是跨學科複合型人才,建議她可以選擇經濟法方向,與所學會計專業有一定聯系,後來這名學生畢業後考上了華政法律研究生。這是郭教授所倡導的培養跨學科複合型人才的典型例子。郭教授就是這樣堅持以學生為中心,鼓勵他們追求自己的夢想,不斷挑戰自我。
正是他的循循善誘,引導着莘莘學子的積極進取;正是他的無私奉獻,培養了一屆屆傑出人才;正是他的兢兢業業,成就了一群群社會精英。
師魂鑄夢前行,力築教育新篇
幾十年來,郭教授在黨和人民的培養下,經過自己的努力,從一名普通學生到成為受人尊敬的教授,郭教授的成長之路同樣令人敬佩。郭教授從青年時期參加青年教師競賽開始,不僅承擔了教學和科研任務,寫論文、作課題、出教材,申報教學成果獎等等,從講師、副教授、到教授不斷成長;還積極參與學院的管理工作,擔任過教研室主任、專業主任,在學校教學管理部門擔任副處長、處長職務等多個重要職務。
從教育的初衷到職業生涯的發展曆程,郭大偉教授始終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核心,推動會計教育的深入和創新。他主編多部影響深遠的教材如《會計學》,不僅為學生們提供了豐富的知識資源,也極大地提高了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此外,他還積極從事會計理論與實務的研究,發表了30餘篇學術論文,這些研究成果體現了産學研相結合的立信特色。
雖然郭教授謙虛地表示自己在社會影響力方面還有待提高,但他的工作已經在更廣泛的層面産生積極影響。2018年來,他擔任了教育部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和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評估專家,與其他高校及同行專家有更多的接觸,及時了解并參與到高等教育的最新改革發展動态中。借助參加學術會議、專業評估評審活動等平台機會,他不僅為學校和學院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也提升了學校在對外交流中的聲譽。
他認為,一名合格的教師應具備堅定的政治立場、優秀的師德師風、強大的科研能力和紮實的教學基礎。這些年來,郭教授一直緻力于實現這些标準,不斷提升自己,更好地服務學生并投身教育事業。
“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希望我們有更多的教師、有更多的機會加入到各級學術組織、加強與兄弟院校、政府、企業交流,開放辦學提高學校學院聲譽,學院也在想盡辦法朝這方面努力。”郭教授嚴肅說到。
學基砺志擔使命,曆練成長築未來
除了學術研究,郭教授還非常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通過參與和主持多項省部級課題研究以及積極推動教學模式改革,他不斷探索将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育方法。例如,在2016年他主持的上海市教委重點課題中,就深入研究了會計教育信息化,這一創新舉措極大提升了教學的互動性和實時性,使學生能在更真實的環境中學習會計知識。
對于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的學生,郭教授有着深切的期望。他認為青年是國家的未來,鼓勵學生們珍惜大學四年的學習機會,積極擔負起時代使命。他強調,雖然每門課程可能看起來都有其局限性,但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寶貴的曆練和提升。每一門課程的學習過程都是一個曆練過程、實踐的過程、提升的過程,每門課程都有他的理論體系、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他相信,學生們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日積月累,四年堅持下來,一定會與四年前的自己有天壤之别,并在未來為國家和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立身百行,以學為基”,郭教授希望廣大學子們能夠倍加珍惜大學4年難得的學習機會,擔負時代使命,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梁。
郭大偉教授的故事和成就展示了一位中國會計教育者的光輝曆程,是對當前和未來的會計教育者的鼓舞,也是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乃至整個中國高等教育系統的一個鮮明典範。從受教于老一輩教育家,到成為一名深受學生愛戴的教育工作者;從推動跨學科學習到為中國會計教育的進步不懈努力,郭教授用一生诠釋了教育的力量和魅力。通過他的不懈努力和探索,我們看到了會計教育未來發展的廣闊天地和無限可能。他不僅是學生的老師,更是他們的朋友和引路人,指引着他們在會計教育之路上探索和前行。他謙遜、樸實的工作作風,勤勉、嚴謹的治學精神将不斷激勵着我們砥砺前行、成為新的後繼者,續寫中國會計發展史的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