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工會之家

“會計學科教師風采”系列訪談7 | 胡啟鴻:以匠心深耕會計教學,用赤誠引領行業未來

發布日期:2024-09-25 10:44:14   來源: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   點擊量:

  胡啟鴻,1964年12月,籍貫重慶市,就讀于江西财經大學、中南财經政法大學會計學專業,副教授,中國注冊會計師資格,上海市教委黨校第八期青年幹部培訓班。在大學從事教學和行政工作,期間,擔任過教務處副處長、學科辦主任、高教研究所所長、系黨總支書記,兼職在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及公司任副總。主要研究方向為公司會計與财務分析,主講《中級财務會計》《成本會計》《财務管理》《證券公司會計》等課程。合作參與财政部規劃課題及其他課題6項、主編或副主編著作或教材4部、參編著作或教材9部、發表論文10餘篇,其中被載入《中國會計年鑒》論文一篇,曾獲四川省首屆好稿評選論文二等獎,上海市潘序倫中青年會計審計優秀論文獎,2001年入選“中國當代教育專家學者大典”(上海卷),2018年上海市成人高校優秀教師,2024年度上海市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指導老師。

  口述:胡啟鴻

  采訪:李熠瑄、谷嘉悅

  整理:李熠瑄、谷嘉悅

  指導老師:任淩玉

  時間:2024913

  地點:文翔路校區序倫大樓824

恩師教誨引導,奠定職業發展基石

  在人生的長河中,總有一些關鍵人物與時刻,如同燈塔般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對于在會計領域深耕多年的胡啟鴻老師而言,其求學與職業發展的每一步,都深深镌刻着恩師的智慧與啟迪。他回憶道:“在我們那個年代,大學生和老師的關系是非常親密的,我們也很願意和老師們溝通交流,老師們也時常邀請我們一起去打籃球或者去他們的辦公室裡探讨學業問題。”從江西财經大學到中南财經大學的求學之旅,不僅讓胡老師在專業上求索進深,更讓他深刻體會到“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的真谛。正是恩師們的言傳身教,讓胡老師堅定了投身會計教育事業的決心,并以此為終身事業,樂此不疲。迄今為止,他教書育人38載,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會計人才。

  當被問到為什麼選擇在立信教書育人時,胡老師熱情洋溢地分享了自己與立信的深厚緣分。胡老師在中南财經大學求學期間,師從我國著名會計史學家郭道揚先生。當年郭先生編寫會計學史遇到了諸多極其麻煩的問題,郭先生專程到上海向潘序倫校長求知求解。胡老師那時就了解到潘老先生對現代會計學有着巨大影響,并對現代會計發展趨勢有非常精準的定位。追随潘序倫校長的足迹,胡啟鴻老師于1999年來到立信,緻力于教育事業,悉心培養國家棟梁之才。

堅守教育理念于心,保持學院特色于行

  作為伟德国际1949始于英国專業課程的資深教學者,胡啟鴻老師傳承了潘老校長的教學理念,在教學生涯中,他始終秉持學驗并重,實踐為衡的教學原則。胡老師說:我們要徹底貫徹學校的教學特色,‘學驗并重,實踐為衡’這一理念是潘校長提出來的,展現了潘校長的遠見卓識。這八個字為我們學院的學生提供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良好途徑,要求學生學習到的知識要在實驗中顯示出來,以此來衡量同學是否是真的掌握了這門專業。這種教學理念不僅彰顯了學院特色,也使同學們認識到會計實踐的重要。

  當學生在專業上遇到難題時,胡老師總是循循善誘、耐心答疑解惑。對于那些生澀難懂的知識點,胡老師不主張同學們機械記憶,而是結合案例将這些難點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授出來,引導同學們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從專業實踐的角度去理解每一步會計核算的會計原理。胡老師說:當我沒有将所學的運用在實際問題中,這些知識就是我學着,理解起來也不容易。但隻要你勇于實踐,當你明白了第一步時,相應的第二步也就水到渠成了。胡老師正是以“學驗并重,實踐為衡”的教育理念,在三尺講台上引導着每一位學生将會計知識與實踐相融合,傳承并發揚着學校和學院的教學特色。

回首會計發展史,展望未來新格局

  會計發展曆盡艱難險阻,從最原始的“計數”發展到今日比較完整的會計體系、準則、制度,經曆了曆史的滄桑和歲月的洗禮。回首會計發展史,展望未來,胡啟鴻老師對會計行業充滿認可,他認為從世界經濟發展的角度看,會計專業是無可替代的,企業需要通過會計這門通用商業語言,管理财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作為會計領域閱曆豐富的專家,胡老師親眼見證了國内會計行業的興盛過程。縱觀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會計發展又必然是全球化的。因此,胡老師鼓勵學生勇于了解和學習不同國家的會計體系,拓寬視野、提升能力,在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堅定信念、勇往直前,在逆境中尋求發展、在挑戰中不斷成長。

  當下國際形勢嚴峻,部分歐美國家設下重重關卡,阻礙國際交流,提及此,胡老師指出:“人類的文明是在交流中前行的。正是因為困難重重,所以更要走出去。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在專業裡深耕,接觸不同的專業教育體系,一定會對能力的提高有幫助。”             

離别寄箴言,真情動人心

  胡啟鴻老師即将退休,在采訪中,他對大學生們有很多祝福和寄語。

  胡老師認為大學教育對學生們的成長非常重要,他說:“大學學術自由,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思維。人們讀大學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是擁有了一個專業,即使以後不一定從事這個專業,至少經過大學四年的專業培養,形成了專業的精神,專業的能力,看待問題有專業的角度,這遠比其他外界因素重要的多。”因此,他勉勵同學們把握當下,按學科體系明确個人規劃,靜下心好好學習,培養專業的結構和對專業的理解力。教育雖具有滞後性,但隻要按專業的課程和結構打基礎,在今後的工作中所有知識彙總起來,定會塑造出一個專業的會計從業者。

  以學為主,兼學培養。大學生活豐富多彩,但專業課學習最重要,其餘活動以含金量高,能力培養為主,合理分配時間和精力。針對當代年輕人面對過多選擇陷入迷茫的困境,胡老師語重心長地說:“你們生活在一個信息量過載的時代,外界的聲音紛繁複雜,與其想着未來的不确定性,不如踏實做好眼前。有目标有想法就去做,任何事情都有利弊,不要陷入完美主義的困境。”

  在采訪的尾聲,我們問AI能否取代會計?胡老師持否定态度。他認為,AI隻能取代關注會計記錄的初級會計從業者。财務會計包括會計确認、會計計量、會計報告等,本科生作為中級會計人才應在專業實踐中不斷總結和積累經驗,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他笑着說道,時代的發展誰也說不清,但我相信會計行業的未來,正如我相信你們,會在創新中不斷發展,成為新型的複合型人才,帶動全行業轉型升級。


分享到:
Baidu
sogou